銳豐公司總經(jīng)理徐風云最近出版一本新書——《打進鳥巢》。
徐先生出任銳豐公司總經(jīng)理多年,也是一位職業(yè)經(jīng)理人。職業(yè)經(jīng)理人寫書的不少,但在電聲、音響行業(yè),徐先生則是第一人。
徐先生的書名好,《打進鳥巢》。其中第一章講的是“爭奪2008北京奧運主場館‘鳥巢’音響營銷案例”。在2008年的中國,奧運會在北京召開是一件大事。而大家更把關注的目光,投入北京奧運會的主會場——國家體育場(鳥巢)。人們期待著一個空前精彩的開幕式。對于音響界,不論是中國音響界,還是外國音響界,更關注的是誰來承接主會場的音響工程。
徐先生在書中描述,當時有十一個進口品牌參與競標,可以說強手云集,而國內(nèi)只有一家銳豐公司參加競標。
這項競標,音響界的人都認為意義重大。不論是公開場合還是私下場合,競爭都會空前激烈。
徐總在書中寫到“銳豐的掌舵人王銳祥當時的發(fā)展思路就已經(jīng)很清晰”,這是很有道理的。中國成語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如此、企業(yè)也如此,國家更是如此。王銳祥在2005年就曾談到“過去這些年主要經(jīng)營JBL等進口音響器材,應該說賺了不少錢。這些錢也夠花了。但是賺錢不是目的。我主要想發(fā)展自己的民族音響品牌。你知道我們創(chuàng)立了一個自主品牌LAX,F(xiàn)在我主要想?yún)⑴c北京奧運會的音響工程。”
徐總在書中描述了打進鳥巢的過程,敢想敢干、向競爭對手學習、合縱連橫、上書陳情造輿論、鍥而不舍,堅持到最后打進烏巢。2006年11月銳豐公司被確定為“鳥巢” 場地擴聲系統(tǒng)唯一指定品牌。
接著是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銳豐公司的音響設備使用效果也取得圓滿的成功,中國音響界為成功而歡呼。
換一種思維,如果銳豐公司沒有打進鳥巢,奧運會主會場的擴聲系統(tǒng)由另一家國外公司承接,那將是一項什么局面?這雖然是一種假設,但并非沒有這種可能性。對這種可能性的后果,徐先生也有一些描述。
有一次在酒后,王銳祥先生講,如果我的兒子長大以后問我:“老爸,你做音響一輩子,中國辦奧運會的時候,你曾經(jīng)做了什么?”王銳祥說,“如果鳥巢的音響項目拿不下來,我以后就會無言以對。”
中國人講酒后吐真言。王銳祥先生對鳥巢的音響項目是志在必得的。這是對事業(yè)的期望,人生的期望。如果做不成,便無法對自己交待,無法對江東父老交待,更無法對兒子交待。這也是男子漢大丈夫的英雄氣概。如李清照所寫“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雄。如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也如徐先生所講的,“只能倒在沖鋒的路上,不能活在撤退的路上。”
一輩子做音響的何止王銳祥先生一位,如果鳥巢音響項目拿不下來,大家也會無言以對。面對種種指責,我們將難以回答。
徐先生還講“如果錯過了這次參與奧運會的機會,中國的專業(yè)音響企業(yè)走向國際化的時間還得拖慢五十年!
當然這只是一種大致說法,鳥巢音響項目拿下來,也不等于國際化。
從時間上講,現(xiàn)代奧運會從1896 年開始,在112年以后,中國才首次首辦奧運會。這是百年不遇的機會。下次如有機會中國再舉辦奧運會也在幾十年以后。我們已經(jīng)錯過太多機會,奧運會不容錯過。
如果錯過了這次參與奧運會的機會,對中國音響從業(yè)者的尊嚴是一個打擊。改革開放以后,由于中國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對小商品、一些家電產(chǎn)品、甚至汽車等等,人們的崇洋媚外之風也被漸漸吹淡,人們的觀念逐步改變。一般人在購買這些產(chǎn)品的時候,對商品是否洋品牌已經(jīng)不甚計較,而是更多考慮性價比。用天津話講,主要是要實惠。
但是,在專業(yè)音響這個領域,崇洋媚外之風卻非常盛行。
1、從采購者角度來講,專業(yè)音響有相當大的比例是公款消費。對他們講,責任是第一位的,造價高昂通常不是問題。為此不加選擇地鐵定采購進口音響器材。不是進口音響器材不出問題,而是出了問題有推托的借口。
2 、從專家角度看,中國熟悉國產(chǎn)音響器材的高水平音響專家本來就不多。現(xiàn)有的音響專家很多是進口音響器材的使用者,他們長期使用、熟悉的是進口音響器材。
3、優(yōu)質(zhì)的進口音響器材確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這是事實。但在上述兩種情緒支配下,進口器材的優(yōu)點被夸大,甚至被神化了。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品牌音響攻占鳥巢,解救了中國音響界,將崇洋媚外的圍墻打開一個缺口。最近馮驥才講文藝工作者要教育領導。鳥巢國產(chǎn)音響的成功,是給各級領導一個實例:各種重大擴聲場合,可以使用國產(chǎn)音響器材。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