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拋開錄音系統(tǒng)中的“記錄”和擴聲系統(tǒng)中的“話筒與音箱同處一個聲場”這兩個環(huán)節(jié),“錄音”與“擴聲”這兩件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回事。對于從事錄音與擴聲的音響工作者來說,首先要解決的是從理論上弄懂各種聲源在不同聲場中的傳播規(guī)律,話筒、調音臺及各種外部處理器等硬件的功能特性等等。除此之外,當然也得掌握一些實用技巧。那么,從實踐角度講,常見的錄音與擴聲技巧有那些呢?我想主要從話筒和調音臺這兩個方面談一下這個話題。
話筒之間的處置原則
假如你正在進行的是立體聲錄音或擴音,那么第一項工作就應選擇好話筒所用制式:如果你想得到立體聲效果分明的音響,最好采用時間差明顯的A-B制式;如果想得到與單聲道兼容度很好的音響,則強度差明顯的M-S制將是首選;如果既要考慮與單聲道的兼容、又要簡單易得的立體聲效果,X-Y制式將是明智之選。
選擇完制式之后,就該考慮話筒的主次(主話筒和輔助話筒)關系了—它應符合以下原則:主話筒決定著整個演出場面的寬度、深度和音量動態(tài)與層次,而輔助話筒只是在它所覆蓋的那個小范圍內,對主話筒未能充分表現(xiàn)的音色、方位、音量進行點綴與補充。應該清楚,輔助話筒不應給主話筒已確定的每一聲源的距離和方位信息添亂,而只能添彩。然而不幸的是,許多人尤其是初學者,往往把握不好主、輔話筒之間的關系,舞臺的話筒不但沒把音響的層次交代清,反而煮成了一鍋粥。那么主、輔話筒在使用上有沒有規(guī)律可循呢?國內外的成功經(jīng)驗告訴我們,一般來說,倘若做好了以下兩條,你就走好了所謂“調音”的第一步:
1.音量關系:這就是首先要讓所使用輔助話筒當中的每一個的輸出電平都比主話筒小6~9dB。具體小多少dB,視輔助話筒的數(shù)量而定:使用的越多,小的幅度就應該越大。當然,與主話筒的差別以9dB為限,差得再多,就失去擺放輔助話筒的意義了。然而也不能差別過小,過小就會出現(xiàn)前述的對主話筒層次的干擾。這里的“度”就全靠你經(jīng)驗的把握了。應該明了的是,上述6~9dB的電平差,是靠以下兩種實際操作方法得到的:當主、輔話筒是同一型號時,只要讓它們在調音臺的話筒輸入放大級有相同的增益,然后調整輔助話筒所在通道的推拉衰減器,讓其比主話筒通道的推拉衰減器所在位置的刻度小6~9dB即可(注意不是看VU表上的指針下降6~9的刻度!);當主、輔話筒分屬不同型號時,在同一演奏音量下,首先只開主話筒,讓其在VU表上有0VU的指示,然后再只開該輔助話筒,使它也達到0VU,最后根據(jù)該輔助話筒所在通道的推拉衰減器標識的dB刻度,確定其下降6~9dB的工作位置。
2.時間關系:由于輔助話筒比主話筒更靠近它所在的聲源,因此主、輔話筒間便有了由聲速C(340m/s)、距離D(m)所決定的時間差T(s)=D/C。調音師們一般是據(jù)此給輔助話筒添加延時的,這就是主、輔話筒間的時間關系。但令人遺憾的是,大多數(shù)情況下輔助話筒所在通道送出的信號往往不是百分之百的純延時信號,而是一個“干”(未延時)、“濕”(延時)混合的信號。這一方面是由于在模擬設備錄音的環(huán)境中,很難做到每一輔助通道串行地配上一個延時器,另一方面這個延時器的各項指標也很難做得像調音臺一樣好(主要是經(jīng)濟上的考慮),在這種情形下輔助信號不是純粹的延時信號也就情有可原、在所難免了。然而這樣做的結果卻實實在在地損害了主話筒所建立的聲場層次關系,并且輔助話筒越多,這種損害就越重。
這也是為什么有人話筒鋪的攤子越大,做出的效果越差的原因之一。但假如你使用的是專業(yè)高檔數(shù)字調音臺及效果器,情形就完全不同了:此時你可以在每一個輔助通道都使用真正的“濕”信號來名符其實地輔佐主話筒信號了。
調音臺的操控要領
首先要將調音臺的輸入信號控制在調音臺話筒放大器的線性放大區(qū)域。這個線性放大區(qū)域指的是調音臺所允許的最大不失真工作電平以下的范圍。顯而易見,如果來自話筒的信號在其最大音量時恰好接近且小于調音臺的最大不失真工作電平,這個話筒信號就會在調音臺上轉變成滿足失真度要求且信噪比最高、響度最大、豐滿圓潤的音響。這就要求調音臺的輸入增益的調整一定要準確:增益過小,你得到的將是既不豐滿、信噪比又差的聲音;增益過大,你又會得到令人不堪忍受的失真的音響。經(jīng)?吹揭恍┱{音師在前期錄音或擴音時,不管調音臺輸入增益調整得是否合適,就手忙腳亂地推這調那,好歹湊合著音箱放出的音量比例對頭就行,哪還顧得上音響的動態(tài)失真、音色豐滿與否。那么有沒有一眼就看得出調音臺輸入增益是否準確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你看到正在前期錄音或擴聲的調音臺輸入通道的推拉衰減器,總是處于開至最大或很。ū热缯f小于通道的0dB刻度10dB以上)的位置,那就說明輸入增益調整得有問題了。這時你必須按照下述方法重新進行調整:
首先將輸入通道和總輸出通道的推拉衰減器置于0dB刻度工作位置,關掉話筒放大器的輸入增益旋鈕;然后在聲源音量最大時逐漸開大輸入增益,觀察總輸出音量表,使其正好有不失真的最大輸出指示。此時的輸入增益便工作在了最大也是最佳不失真電平處,這就是調音臺的最佳輸入增益。正是這個增益將輸入信號送到了調音臺所固有的最大線性放大區(qū)域。除此之外,還應當清楚:如果總輸出音量表工作在正常位置時,輸入通道的推拉衰減器卻一直工作在大于+5dB位置,這說明你選的輸入增益偏小,且輸入通道的信噪比也超出了最佳范圍;反過來,如果輸入通道的推拉衰減器一直工作在-5dB以下的位置,則說明預先確定的輸入增益過大,該輸入通道有可能已產(chǎn)生了超過規(guī)定指標的失真。
以上從話筒、調音臺使用的一些實際操作步驟,談到了錄音與擴聲的一些基本概念。顯然這只為調好音響做了“骨架”的鋪墊。對音響的細膩的潤色,則有待于你日后對均衡器、動態(tài)處理器件、數(shù)字混響器等周邊設備的認識與經(jīng)驗積累。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音響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