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硬體選擇大不同
其實不管是獨立型或網(wǎng)路型架構,電子看板都是PC技術的延伸應用,因此其硬體架構不脫CISC與RISC兩種,如果就一般的消費性產品來看,CISC雖會在成本與技術成熟兩方面取得上風,不過前提必須立基于兩個條件,一是這項應用已臻成熟,二是產品出貨量夠大,因為應用夠成熟、出貨量夠大,系統(tǒng)元件的規(guī)格才有機會被標準化,以量產規(guī)模來降低生產成本,而電子看板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出貨量并未大到吸引廠商對此量身訂做專屬元件的程度,因此就成本面來看,CISC目前仍不會是適當選擇,除成本考量外,CISC的系統(tǒng)設計要應用到電子看板也有其他問題,要談CISC就不能忽略掉CPU,現(xiàn)在CPU的等級與效能快速精進,在效能大增的情況下,現(xiàn)在CISC系統(tǒng)多把部分硬體功能設計成軟體,以降低硬體成本,并節(jié)省硬體架構空間,這種設計雖然讓系統(tǒng)彈性十足,不過大量的軟體程式,卻造成CPU負擔增加,讓系統(tǒng)執(zhí)行時的效率不彰。
另一方面CPU高速運轉時所帶來的熱度,也會讓系統(tǒng)溫度快速上升,在消費性產品,CISC的溫度問題可以用風扇來解決,不過電子看板強調穩(wěn)定性,而風扇往往會是CISC系統(tǒng)最容易故障的零組件,因此在設計時,往往必須采取無風扇設計,而這個因素也是CISC在電子看板未被廣泛使用的原因之一。
相對于CISC的復雜與高成本,RISC在應用于電子看板時,就相對顯得理想,不但客制化成本方面較低,也不會有CISC因CPU高效能導致效率不佳的問題,系統(tǒng)設計的簡單,同時也降低維修難度,因此在成本、效率、系統(tǒng)設計的三方考量下,RISC會是電子看板的較佳選擇。
至于金融業(yè)者要如何在RISC與CISC之間選擇?由于RISC的架構簡單,系統(tǒng)也就相對穩(wěn)定,即便要維修,難度也不高,因此如果是布點多而遼闊、系統(tǒng)要求簡單者,以RISC架構即可,但若對影音需求較高,布點集中者則以CISC較為適合。
由應用面挑選系統(tǒng)
在晶片組方面,目前電子看板仍使用與一般消費性電子相同的產品,原因也是因為電子看板的整體市場未成熟,仍未有晶片組廠商對此做出專屬設計,要重新設計一顆ASIC,以目前的量來說仍不敷成本,因此目前研華多只在市場上找尋已有的晶片組來加以設計。
使用與一般消費性電子產品相同晶片組,所設計出來的電子看板,會否與使用同樣晶片組的機上盒(Set Top Box;STB)差異不大?其實并不盡然,電子看板與STB雖然都在影音串流方面有所專長,不過STB多被應用于個人端,設計思維以消費性電子為主,而電子看板應用于商業(yè)領域,需要長時間運作,在穩(wěn)定性方面必須多有考量。
在使用相同晶片組的情況下,要將兩者做出差異,關鍵就在電路板上,電子看板不管在I/O、機構或其他細部,都貼合業(yè)者所需,舉最明顯的例子,電子看板主要功能在于播放特定影音內容,這些影音內容不會都只是單純的影片輪播,而會有內容排序、畫面切割、跑馬燈等需求,對以個人使用為設計主軸的STB來說,要做到雖不至于不可能,不過必須在軟體或硬體上加以變更,這不但會使得系統(tǒng)更趨復雜,同時也因客制化而喪失了原有的成本優(yōu)勢。
電子看板在多數(shù)金融機構均已可見,在技術成熟與LCD顯示器成本漸趨理想的雙重優(yōu)勢下,未來的普及率將快速攀升,電子看板將會取代原有的靜態(tài)看板與LED跑馬燈,成為金融業(yè)者IT架構中重要的一環(huán),不過目前整體商業(yè)模式仍未成熟,因此在架構設計與內容要求上,將會是系統(tǒng)整合商與IT人員的重要課題
更多相關: AV集成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